虫害名称 |
苹果瘤蚜 |
拉丁学名 |
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 |
别名 |
苹果卷叶蚜、腻虫、油汗 |
分布区域 |
中国大部分地区、日本、朝鲜有分布。 |
寄主、天敌 |
寄主植物主要有苹果、沙果、海棠、山荆子等。天敌:各种草蛉,七星瓢虫、龟蚊瓢虫、猎蝽等。 |
主要危害 |
成、若蚜群集于寄主的新梢、嫩叶或幼果上吸取汁液,初期被害叶面密布黄白色斑点,似花叶,皱缩不平,后期叶边缘向背面纵向卷缩,且组织增生,致使叶片加厚、变脆;受害严重时整个枝梢嫩叶全部皱缩成条状,冬季也不落叶。受害枝梢细弱,叶间缩短,逐渐枯死。幼果受害后果面呈凹陷而形状不整的红斑或发育受阻。 |
形态特征 |
无翅胎生雌蚜,体长约1.5mm,近纺缍形,体暗绿色或褐绿色。头部具有明显的额瘤,复眼暗红色,触角比体短,基部和端部为黑色。腹管长圆筒形,末端稍细,腹管和尾片均为黑褐色。有翅胎生雌蚜,卵圆形,头、胸部黑色,腹部暗绿色。 |
生活规律 |
在北方1年发生10余代,以卵在一年生的枝梢、芽腋或剪锯口等部位越冬。翌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,4月中旬为孵化盛期,4月下旬孵化基本结束。群聚在寄主的芽、嫩叶上为害,5~6月份随着新梢的抽出,向新梢上方转移为害,繁殖速度加快,种群数量剧增。苹果瘤蚜发生过程中有翅胎生雌蚜数量较少,向外扩散缓慢,一般总是少数植株或某些枝条受害。10~11月出现有性蚜,交尾产卵越冬。 |
防治方法 |
1.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,清理果园枯枝落叶,集中烧毁,减少越冬卵数量。 2.早春发芽前喷50%的柴油乳剂或3—5度的石硫合剂,以消灭越冬卵。也可用50%甲胺磷100倍液按每株100毫升灌根。 3.药剂涂干包扎,在发芽前2—3天,用50%甲胺磷10倍液,在树干上涂6厘米宽的药环3—5天可产生药效。大树涂干时需先把老皮刮掉,露出7厘米宽的一圈新皮,用吸水纸或脱脂棉蘸取药液,缠在刮口处,外用塑料布包扎,20天后去掉包扎物。 4.挂袋熏蒸,用50%异丙磷乳油与细沙按1:200的重量比例混合制成毒沙,每0.5公斤装一布袋,每一株挂1—2袋,有效期为15天 5.树上喷药。在生长期结合预测预报,选用内吸为主,触杀为辅的药剂,如75%的杀螟松1000倍2.5%、天王星乳油2000倍,几种农药交替使用,药液中加入0.1%的洗衣粉,以增加渗透性,提高杀虫效果。 6.秋后全园喷布一次2.5%天王星乳油25000倍液,可压低越冬卵的基数。 7.开展生物防治,注意保护天敌,如各种草蛉,七星瓢虫、龟蚊瓢虫、猎蝽等。 |
所危害品种 |
|
治疗农药 |
1.早春发芽前喷50%的柴油乳剂或3—5度的石硫合剂。也可用50%甲胺磷100倍液按每株100毫升灌根。 2.药剂涂干包扎,在发芽前2—3天,用50%甲胺磷10倍液,在树干上涂6厘米宽的药环3—5天可产生药效。 3.生长期:75%的杀螟松1000倍2.5%、天王星乳油2000倍 4秋后全园喷布一次2.5%天王星乳油25000倍液 |